今年是“十四五”規劃的開局之年,也是“兩個百年”目標交匯與轉換之年。做好碳達峰、碳中和工作,功在當下,將進一步優化人類的生存環境,對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均具有深遠的意義,讓人與自然的共生更加和諧可持續。
“碳達峰”“碳中和”目標的提出,是黨中央國務院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,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,同時也為交通運輸行業的發展提出了更多要求。
“十四五”規劃綱要中提出,要大力發展綠色經濟,推動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,推進鋼鐵、石化、建材等行業綠色化改造,加快大宗貨物和中長途貨物運輸“公轉鐵”、“公轉水”。相比以往以汽車為主的傳統運輸結構方式,鐵路憑借安全、運力大、環保等優勢,已成大宗貨物和中長途運輸的主流方式。據統計,“十三五”時期,鐵路貨運量同比增運2.27億噸,與公路完成同樣運量相比,相當于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2000萬噸。多式聯運的運輸方式,“一站式”“門到門”“站到站”“站到門”等多種貨物運輸方服務,既能快捷便利的交通運輸,也降低了碳污染排放指數。
在大力實施公轉鐵之外,鐵路部門不斷優化自身能源結構、推進科技創新,大力實施電氣化改造項目,國家鐵路電氣化率已達到74.9%,預計2021年鐵路貨運量完成37億噸,電力機車完成的牽引工作量將達到90.5%。鐵路部門在運輸量有明顯優勢的情況下,用遠遠低于公路和航空的排放量,減少了粉塵、油煙和其他廢氣污染。同時,大力推動電子客票服務,減少紙張消耗,讓鐵路的發展更加綠色、更加低碳環保。不僅體現出鐵路部門在自身供給側方面的改革與創新,更為其他運輸行業優化升級運輸結構發展方式樹立了榜樣。
“碳達峰”“碳中和”生態文明建設重要的一部分,關系人民福祉,關乎民族未來,事關“兩個一百年”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。交通發展與生態文明同步推進,鐵路給出了生態與發展并駕齊驅的好樣本。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,在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“美麗中國”畫卷中,奏響“碳達峰、碳中和”的主旋律,為綠色發展增添新活力。(張建雨)
來源:中國山東網官方
市縣招商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
Copyright? 2018-2020 by www.iminesweeper.com. all rights reserved
ICP備案/許可證編號:京ICP備11036716號 京公網安備11010902000202號
技術支持:重慶中招慧聯數字科技集團有限公司